田徑 運動介紹
競走
競走的速度決定於步頻和步長。普通走路每分鐘約走100~120步,競走則達180~200步。普通走路步長約為70~80公分,而競走步長可達90~110公分。競走技術與普通走步相比,其特點是骨盆前後轉動大,腰部有一定的扭動,兩臂積極擺動,步幅大、頻率高,身體重心軌跡波動小,移動速度快,動作自然協調,節奏感強,因而輕鬆省力。隨著運動訓練素質的不斷提高,各項競走的走速越來越快。
短跑
田徑運動中400公尺及400公尺以下距離的快跑,又稱短距離跑,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男子比賽項目,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開始列入女子比賽。短跑比賽項目有100公尺、200公尺、400公尺。100公尺決賽是奧運會最動人的場面。 短跑全程技術包括起跑和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 (衝刺) 幾個部分。運動員要取得優異的短跑成績,必須具備頻率快、步幅大、全身放鬆協調配合的良好技術,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中距離跑
800~1500公尺距離兼需短跑速度和長跑耐力的田徑運動項目。又稱中距離跑,介於短跑與長跑之間。1993年9月,中國曲雲霞和王軍霞分別以3'50"46和3'51"92的成績打破1980年蘇聯選手卡贊金娜在奧運會創造的3'52"47的世界紀錄。
中距離運動成績的進展與訓練方法有直接的關係。匈牙利教練伊格勞、澳大利亞教練切魯蒂、紐西蘭教練A.利迪亞德、巴西教練S.奧維拉的訓練方法都對運動技術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長跑
田徑運動比賽項目。又稱長距離跑。
芬蘭最先以長跑運動而聞名。Johan Kolehmainen是芬蘭長跑運動的開路先鋒。他在第五屆奧運會上一舉奪得兩個長跑項目的冠軍。他的5000公尺成績為14'36"6,被承認為第一個世界紀錄。繼科勒赫邁寧之後,長跑巨人Paavo Nurmi使芬蘭高踞長跑田壇首位三十多年。維持芬蘭長跑運動強國地位的運動員,還有Vilho Ritola、Lauri Lehtien等。在第五屆至第十一屆的六屆奧運會上,芬蘭運動員共獲長跑項目10枚金牌、7枚銀牌和5枚銅牌。接續芬蘭長跑優勢並取得驚人成果的是捷克運動員Emil Zatopek。他在1949~1954年間5次打破10000公尺世界紀錄和1次5000公尺世界紀錄。蘇聯、澳大利亞和英國也都有長跑運動員創造過優異的成績。
芬蘭長跑運動一度勢衰之後,到七○年代又以Lasse Viren在第廿、廿一屆奧運會上的突出成就而再起。此後,以衣索匹亞、肯亞和摩洛哥為代表的非洲長跑運動員異軍突起,如衣索匹亞的Miruts Yifter,肯亞的John Ngugi,摩洛哥的Said Aouita等,都是奧運會長跑運動中的佼佼者。女子長跑自1984年第廿三屆奧運會列入3000公尺,第廿四屆奧運會又增加10000公尺項目。第廿四屆奧運會的兩項女子長跑金牌均為蘇聯運動員獲取。中國王軍霞在1993年9月以29'31"78的成績破女子10000公尺世界紀錄,以8'06"11的成績破女子3000公尺世界紀錄。
現代長跑運動的技術和戰術均在不斷發展, "高頻式" 跑和 "大步幅" 跑技術都產生了良好效果。由於長跑運動員實力漸趨接近,在比賽中常要靠戰術取勝,在比賽中多採取緊跟相隨的戰術,因此在起跑時佔據有利位置,途中保持高節奏,再加上強有力的終點衝刺,就成為最有效的戰術模式。
跨欄
田徑運動中跨越欄架障礙的項目。
跨欄跑的主要技術包括:起跑及欄前加速跑、 "跨欄步" 、欄間及途中跑、終點跑及終點衝刺幾個部分。
接力賽
由運動員依次接替跑完規定距離的田徑運動項目,1908年開始列入奧運會比賽。
障礙賽
跨越欄架和涉越水池的中長跑的田徑運動項目。奧運會比賽距離為3000公尺,全稱為3000公尺障礙賽跑。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列為男子比賽項目,但距離和障礙性質均有所變化,自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始固定為現在的形式。
馬拉松
田徑運動中的距離最長最辛苦的一個項目。馬拉松一般是把起、終點設在田徑場內,而途中則在公路上進行,全程為42.195公里。由於各地舉行這項比賽時的公路條件不可能相同,因而只有世界最好成績,而不設世界紀錄。馬拉松的路線一般採用一個折返點的往返路線或單行路線。在跑的沿途設有公里牌、路標、飲料站和水站等。馬拉松的路線要選擇比較平坦的公路,避免橫穿鐵路和鬧市。根據法國語言學家 M. 佈雷爾的建議,在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舉行了首次馬拉松賽跑。這次馬拉松賽跑因是在希臘的雅典進行,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均沿著古代士兵費底皮斯 (Pheidippides) 跑過的路線,由馬拉松跑到雅典城,全程約40公里。後來在1908年倫敦舉行的奧運會上,英國王室人員要觀看馬拉松賽跑,把起點設在溫莎城堡前,至運動場為42.195公里。
從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起,國際業餘田徑總會就把這個距離正式規定為馬拉松的標準距離。馬拉松的距離很長,運動員體力消耗大,所以如何節省體力便成為馬拉松的重要技術問題。馬拉松的動作更要求平穩、柔和和速度均勻。國際田總從1981年開始,把女子馬拉松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從第廿三屆奧運會起增加了這個項目。
跳高
田徑運動項目之一,又稱急行跳高。跳高由助跑、起跳、越過橫杆與落地等動作組成,以越過橫杆的高度計成績。跳高成績的提高主要取決於起跳技術,但過杆技術也非常重要。自十九世紀六○年代跳高作為比賽項目以來,已發展出多種過杆姿勢。
跳遠
田徑運動項目之一。運動員在助跑道的跑進中,以單腳起跳騰空,最後雙腳落入沙坑,以跳距計成績。跳遠技術可分解為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階段。其中前兩個階段對跳遠成績起決定性作用。跳遠技術的關鍵就在於這兩個階段的完美結合,即提高騰空初速度和取得合理的騰起角度。助跑一般為18~20步,步距和速度逐漸增加,以獲得加速度。
三級跳遠
在助跑之後沿直線連續作3次不同形式跳躍的田徑運動項目。
三級跳遠的成績主要取決於助跑時所獲得的水平速度和各次起跳的垂直速度及它們之間的相互結合。合理的騰起角度和適宜的三跳比例也很重要。
撐竿跳
運動員借助竿子支撐和彈力,以懸垂、擺體和舉腿、引體等竿上動作使身體越過一定高度。撐竿跳高是一項技術複雜的男子田徑運動項目,自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會即列為正式比賽,2000年雪梨奧運會增設女子比賽。
美國是撐竿跳高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到第十九屆奧運會為止,美國保持了歷屆奧運會撐竿跳高的冠軍。自第廿屆奧運會以後,美國持續七十多年撐竿跳高稱雄的局面發生了變化,其優勢逐漸轉向歐洲的東德、波蘭、法國、蘇聯等。自1984年起,撐竿跳高進入了 "布卡時代" 。布卡 (Sergei Bubka) 1985年越過6.00公尺高度,1988年在漢城奧運會獲金牌。
鉛球
田徑運動中的投擲項目之一。鉛球和鏈球是田徑比賽中器械最重的項目。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即列為男子比賽項目,但女子鉛球則是從1948年的第十四屆奧運會才正式列入比賽。
標槍
田徑運動中的投擲項目之一。運動員一手持標槍,沿直線助跑後將標槍投出,以投擲距離計成績。自1908年的第四屆奧運會列為男子比賽項目,1932年的第十屆奧運會增設女子比賽項目。
標槍技術也有很大進步,由過去的 "自由式" 投擲標槍發展到現代的直線助跑投擲,持槍方法由肩下發展為肩上,投擲步的方法有 "單跳步" 、 "後交叉" 、 "前交叉" 。 "前交叉" 方法不僅比前兩種方法跑得快,助跑與最後用力銜接緊密,而且更有利於運動員準確用力于標槍的縱軸上。標槍技術的發展趨勢仍是圍繞提高出手的初速為主,綜合利用現代科技成果,把助跑、最後用力、出手時各個角度及步驟進行最佳的組合,以達到最好的飛行效果。
鐵餅
田徑運動中的投擲項目之一。運動員在投擲圈內靠身體旋轉增加慣性力,單手投出鐵餅,以有效投擲距離計成績。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成為男子比賽項目,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列為女子比賽項目。
在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Robert Garrett模彷希臘人的動作,出人意料地投到29.15公尺,獲得冠軍。在第二屆奧運會上,出現了 "希臘式" 和 "自由式" 兩種投法。在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上,規定要分別採用兩種投法進行比賽。美國的Martin Sheridan兩種投法都獲冠軍, "希臘式" 的成績是37.99公尺, "自由式" 的成績是40.89公尺,顯示了 "自由式" 的優越性,從此 "希臘式" 被淘汰。義大利的Adolfo Consolini在1948年第十四屆奧運會上採用背向旋轉投擲新技術,以52.78 公尺榮登榜首;同年,他又把世界紀錄提高到55.33公尺。1956~1968年,美國的Alfred Oerter連續四屆奧運會上蟬聯冠軍,被人們譽為 "鐵餅之神" 。女子鐵餅在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才列入比賽項目。1936年,德國的Gisela Mauermayer創造第一個正式世界紀錄,成績是48.31公尺。蘇聯三創世界紀錄的Nina Dumbadze 1948年以53.25公尺的成績第一個越過50公尺,1952年又創造了57.04公尺的世界紀錄。她採用的背向旋轉新技術帶有波浪式的特點。羅馬尼亞的Lia Manoliu在第十九屆奧運會上以58.28公尺奪得金牌,當時她已36歲,為年紀最大的奧運女冠軍,被列入世界珍尼斯紀錄大全。
鏈球
田徑運動中雙手投擲的項目。自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鏈球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運動技術和比賽成績都已大為提高。突破80公尺大關的選手已大有人在。現代擲鏈球技術的關鍵是旋轉速度與最後用力的結合。旋轉軸由腳跟移向腳前掌的旋轉方法成為主流。每一圈旋轉都由雙腳支撐與單腳支撐兩個階段組成,轉動中使球形成合理的高點與低點位置。旋轉2~3圈後,將球向既定的方向擲出。當前鏈球技術朝著增加和保持最大旋轉半徑、加長鏈球運行路線、加快旋轉速度的方向發展,並要求有效地通過 "人、球一體" 重心慣性軸來進行旋轉,以獲得更加穩定、快速的旋轉節奏。世界上大多數運動員都採用旋轉四圈的技術投擲鏈球。
十項全能
在兩天內賽完跑、跳、投十個項目的男子田徑運動比賽項目。十項全能運動員必須在速度、彈跳、力量、技術方面都全面發展。因此,被稱為 "鐵人" 運動,優勝者也往往被稱為 "田徑之王" 。
全能項目一直被視為對選手最大考驗的項目,與100公尺選手可能10秒鐘就結束比賽相比,全能項目選手兩天比賽十項真是需要最大耐力及毅力。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美國印地安人選手索普 (James Thorpe) 在三位瑞典選手包夾下贏得十項全能金牌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特別走下王室包廂,向索普當面恭賀,向他說「你是世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可見全能運動選手普遍受到尊敬。索普當年不但獲得十項全能運動金牌,他還贏得現代五項運動中的四項冠軍,並且幫美國棒球隊奪得奧運會第一次棒球表演賽金牌,稱他為鐵人一點也不為過。不過他的金牌後來被取消,只因為當初奧運會嚴格規定業餘資格,任何選手不得接受職業性的演出或拿任何酬勞,索普因參加美國職業棒球隊演出,拿了30元美金月薪的酬勞,就被判定是職業選手,違反奧運會規定而被取消金牌。國際奧會在1983年時為他平反,並再度頒發奧運金牌給垂垂老矣的索普。
七項全能
兩天內完成跑、跳、投七個項目的女子田徑比賽項目。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http://www.ctusf.org.tw/sports/sports.asp)
|